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人民日报评论:深化改革 释放更多货币政策效应

来源: 人民日报  2019-12-09 15:14:25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2017-12-3-5.jpg

          图片来源:微摄

      原标题:深化改革 稳健前行(财经观) 来源:人民日报

      要让货币政策效应更多释放,应继续坚持深化改革,用改革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无论是疏通政策传导,还是丰富政策工具,都离不开“改革”二字

      近期,与利率相关的一系列举措受到市场关注。先是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降低5个基点,随后是为期7天的逆回购操作4年多来首次调降,接着1个月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投标中标利率下降2个基点。备受关注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四次报价发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了5个基点。如何看待这一连串的“下调”,市场中出现多种解读。

      有人认为,这些“下调”有利于形成良好预期,有效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也有人认为,从实体经济需要来看,引导利率下降还需加大力度;还有人关心,在欧洲重启量化宽松、美联储降息、其他主要经济体纷纷跟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

      直观看,这一系列“下调”意味着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也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顺畅。过去,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存在阻碍。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是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相关利率下调幅度大体一致,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传导机制更加明确。传导机制打通了,有利于政策“组合拳”更好地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往深处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下行压力。这些利率变化的背后,正说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既保持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又应形势所需、解市场之急。这也是加强逆周期调节的题中之义。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预调微调。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工具种类多,政策空间较大,利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低位,融资成本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近年也基本实现稳中有降。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国货币政策仍有实力和基础保持定力。货币政策稳健取向没有变,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

      就今年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而言,注重把握力度和节奏,不搞“大水漫灌”,是一个显著特点。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企业融资成本对市场利率变化予以更多反映。央行也表示,将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5个基点的调降幅度,显示出监管层稳健前行的态度。只有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精准施策、把好力度,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要让政策效应更多释放,还应继续坚持深化改革,用改革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难看出,无论是疏通政策传导,还是丰富政策工具,都离不开“改革”二字。央行负责人近日表示,“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以预期,用好“改革”的办法,政策“出拳”定能招招有实效。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2020年03月31日09时15分
    • 遥望网络登上央视2套财经评论,供应链管理加严格品控为双十一保驾护航

      2020年11月12日17时09分
    • 经济日报评论: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增强银行实力

      2021年01月07日09时43分
    •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2019年05月07日10时27分
    • 经参头版评论:银行业应坚定转型决心加快金融创新

      2019年09月11日09时31分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2019年07月25日11时26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1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