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老混战 持牌消金加速优胜劣汰

来源: 北京商报  2020-06-01 10:29:42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2018年1月6日上海陆家嘴1-210-农业银行.jpg

           图片来源:微摄

      一面是新入局者相继开业,一面是赛道老将增资忙“补血”,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开展,消费金融行业热度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我国已有30家持牌消金公司获批,其中26家正式开业,包括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等各路巨头争锋。在分析人士看来,新入场的多家实力新生,或将成为2020年持牌消金市场的新变量。随着今后越来越多机构入局,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中小型消费金融机构将持续面临考验。

      平安、小米入场

      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频频传来新消息。5月30日,坐落于重庆江北区的小米消费金融正式挂牌开业,该公司由小米作为主要出资人,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金山控股等股东共同出资,定位为全国性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

      小米消费金融是今年以来继平安消费金融后第二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机构,也是迄今为止第26家正式开业的消金公司。仅在一个多月前,平安消费金融获得开业批复,同样定位为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虽为新入局者,但从股东方基因以及仅次于捷信消费金融的50亿元资本金来看,战力不可 小觑。

      “从新入局者来看,平安消费金融和小米消费金融两家机构,一个有传统金融机构基因,一个有大型科技公司基因,二者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如是评价。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徐翔同样认为,随着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等机构入场,具有互联网基因、背靠商业巨头的消金机构将成为2020年的新变量。在他看来,消费金融行业虽然在短期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但是着眼未来五年具有巨大的持续发展空间。无论是平安这样的金融集团,还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巨头,都和消费金融业务具有天然的联系,这些企业的加入,将加剧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

      2020年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展的第10个年头,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其中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业,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拟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正排队等待批复,其中申请方不乏建设银行、南京银行、厦门银行等。

      消费金融牌照“开闸”,引来各类巨头争锋。尹振涛进一步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推进,很多初创型、无牌照的公司,在监管加码打击下逐步退出市场。不过,在清理掉“野路子”平台的同时,监管也打开正门,很多具备实力的传统金融机构、大型科技公司均可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实际上监管也是希望让这些有实力的机构提供合规的产品,来支持消费金融市场的供给。

      老将“补血”备战

      新生入场的同时,老将也没闲着。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包括中信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3家消费金融机构均获批增资,此外,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等机构也在纷纷发行ABS,消费金融市场回暖下,机构竞速融资,为新一轮放款做准备。

      具体来看,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有3家消费金融机构获得增资。4月13日,华融消费金融增资获得安徽银保监局批准,增资后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至9亿元,中国华融持股由55%增至70%;5月14日,湖北银保监局批准湖北消费金融调整新股发行规模及发行对象的申请,注册资本从5亿元变更为9.4亿元;5月27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布中信消费金融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批准中信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从3亿元增至7亿元。

      从2019年成绩单来看,持牌消金行业出现持续分化。北京商报记者梳理2019年年报发现,从营收、净利、总资产等数据来看,大部分持牌消金机构取得正向增长,头部平台中,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前排位置稳固。不过,也有个别平台业绩吊车尾,如晋商消费金融是众多公司中少有的出现总资产增速下降的机构,而华融消费金融则从盈利再度回至亏损状态。

      一位资深人士指出,2019年持牌消金公司业绩整体保持增长,但营收增速放缓,主要反映出在宏观经济下行、行业监管趋严、竞争者增多等背景下,消金业务告别高速增长阶段。各家利润出现较大分化,主要原因是各家机构成本控制能力、风控水平、资金成本不同所导致,这也反映出消金业务经营进入精细化阶段。

      尹振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特别是线上消费金融业务,需要巨大的资金以及强大的科技能力支撑。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只有当边际成本达到一定的极限,才能实现最大化的规模成本和经济效益。

      中小消金平台临考

      随着今后越来越多的机构入局,以及现有机构业绩的不断分化,激烈竞争环境下,中小型消费金融平台将持续面临考验。

      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巨头系是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主要派系。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入局者涌入,持牌消金江湖也呈现出了几个变化,一方面是消金机构股东结构不断多元化,另一方面,在面临诸多外部挑战下,很多消金公司加速转型,开始实现线上线下多平台化发展,整个行业风控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正如尹振涛指出的,“实力新生的入场,加速了整个消金行业的优胜劣汰。对已经有牌照的公司来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不过,消费金融行业依然是蓝海之势,消费金融市场是巨大的,这个蛋糕足够大,因此对大家来说,并不存在抢蛋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挥优势去拿到蛋糕”。

      在此情况下,现有消金机构应该如何突围? 尹振涛进一步指出,对于机构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从金融和科技两方面增强实力。金融方面,一是机构能否有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及搭建平台的能力去引入更多的低成本资金,这个对发展消费金融至关重要。

      此外在科技方面,一是自身技术方面的优势,包括大数据、风控、催收能力等,都对科技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机构在这方面必须要有杀手锏以及大量的投入和独特的优势;此外则是场景优势,如何围绕场景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控制住风险也是很多机构需要练就的能力。

      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层人士同样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当前,监管对市场的一些治理使得大家定位更加清晰,我们作为持牌机构,关键还是要把自身资金供给、风控、科技方面等多方面的能力建立起来,再通过和平台的合作,打通整个链条,建立起核心竞争力”。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则认为,未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加速扩员,对于后入场机构,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方向、业务形式,充分利用股东资源,力争与存量持牌消金,尤其是与消金巨头之间形成差异化发展。

      前述资深人士同样称,从未来看,客群的下沉、业务的开放,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降本增效,提升智能水平,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消金持牌军的烦恼:线下场景挂零 线上安全待解

      2020年02月06日09时54分
    • 快手已收购持牌支付机构易联支付

      2020年11月25日13时19分
    • 金融科技新规下持牌机构怎么变

      2019年08月28日13时24分
    • 香港持牌银行数量扩容:平安、华夏新获牌照

      2019年09月27日09时25分
    • 股份制银行异地非持牌机构清退合并进行时

      2020年05月14日10时16分
    • 【红色金融路】第32集:曾主导两次货币改革!它终结了当时货币混战的金融市场

      2021年07月05日13时31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2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