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央行: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

来源: 本站原创  2020-05-13 09:26:43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2018-8-24-人民银行-3.jpg

            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就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情况答《金融时报》记者问。

            问:4月份M2增长较快,请问您怎样看待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的?           

            答: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十分显著。4月末,M2同比增长11.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增速上升较多,货币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处于6.72的高水平;M1平稳增长5.5%,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4月末超储率为1.9%,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前4个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34万亿元,同比多增2.77万亿元。存款主要流向实体经济,住户和非金融企业新增存款8.7万亿元,占新增各项存款的93.2%。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2265亿元,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居民名义收入保持正增长;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03万亿元,同比多增2.87万亿元,企业获得了较多信贷资金支持,有效对冲了收入下降,并为后续企业运营储备了资金;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合计增加256亿元,同比少增1.56万亿元,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整体来看,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服务。           

            问: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12%,为2018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19万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的增量接近;其中,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合力推动:           

            一是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1-4月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8.88万亿元,同比多增1.71万亿元。其中,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7506亿元。           

            二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直接融资增多,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在社融中的比重明显上升。1-4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68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的80%;1-4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1570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二者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20%,同比高6.4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也处于较高水平。           

            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力,推动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增加。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91万亿元,同比多5246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14万亿元,同比多4373亿元。           

            问:贷款总体增长速度比较快,在结构上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答:当前,为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是2019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4月份新增1.70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              分借款主体看,企业部门贷款增速上升较快,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长逐步恢复。4月末,企(事)业单位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9563亿元,同比多增6092亿元。4月份,个人消费贷款新增4782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75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总体保持稳定。           

            企业贷款结构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明显,突出表现为抗疫和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受信贷支持力度大,且较多中长期贷款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注1)、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具体来看:           

            一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注2)行业贷款增速大幅上升。4月末,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2.3和7.1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113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去年同期减少9亿元)。信贷继续大力支持社会抗疫。           

            二是批发零售业贷款增速上升较快。4月末,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8和4.3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258亿元,同比多增698亿元(去年同期减少440亿元)。           

            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较快增长。4月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0.9和1.2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1399亿元,同比多增1132亿元。           

            四是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关键领域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均创近期高点。4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8%,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是2011年3月以来的高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月末余额同比增长39.9%,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是2018年5月以来的高点。服务业(不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是2018年3月以来的高点。           

            此外,投向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稳定,增长10.5%,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           

            问: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非常关心普惠金融领域中的“小微”和“三农”获得信贷支持的情况,从总量数据看,当前贷款增长速度很快。能否介绍一下“小微”“三农”贷款增长的具体情况。           

            答:4月份,在各项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领域的信贷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策效果也进一步显现。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看,“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一是普惠小微贷款加速增长。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1.5个和2个百分点。前4个月,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新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2.2%,比前3个月高0.4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的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15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9%。前4个月增加117万户。从各月增长情况看,1-2月受疫情影响,仅增长18万户。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金融机构及时加大了对小微经营主体的针对性支持。3月当月增加71万户,相当于去年同期增量的四分之三;4月当月增加28万户,已基本恢复去年同期增量水平。           

            三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20年4月,当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                  四是有七成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投向了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截至2020年4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企业贷款分别占39.3%、29.7%和7.6%,合计占76.6%。上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疫情中受到冲击较大,信贷资金及时支持这些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和复工复产,对“保就业”也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五是信用贷款占比提升。2020年4月末,信用贷款余额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15.5%,占比比上年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           

            六是涉农贷款持续回升。2020年4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回升;今年前4个月增加2.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25.0%,比上年全年水平高7.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的稳步增长对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和疫情下保持民生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问:请您介绍一下,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情况如何?           

            答: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2018年还实现净下降,2019年仅上升约5.7个百分点,增幅远低于2008至2016年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的水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显著的上升。           

            应该看到,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逆周期政策的制定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统筹考虑,把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在这个过程中,当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这实际上为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           

            虽然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显著回升,但只是阶段性的。特别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明显提升,生产秩序加快恢复。人民银行对全国1万家实体企业的调查显示,4月末,工业生产基本修复到位,服务业开工率持续回升,97.5%的企业已复产,超半数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已达到或超过上年二季度平均水平。

               


    注1: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注2:社会工作是指提供慈善、救助、福利、护理、帮助等社会工作的活动。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中国人民银行:二季度我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

      2022年09月20日15时01分
    • 央行:三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312.46万亿

      2019年12月12日16时30分
    • 陈雨露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2020年04月16日08时11分
    • 央行发布前三季度地区社融规模增量统计表

      2022年11月17日16时13分
    • 央行行长易纲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2021年04月08日10时58分
    • 央行:一季度北京企业贷款需求回落

      2019年05月24日09时13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2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