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银保监会:警惕以“债事服务”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来源: 中国金融网  2021-05-06 09:19:44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银保监会2.jpg

            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银保监会近期发布关于警惕以“债事服务”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近来,一些机构以提供“解债服务”为名,通过收取咨询费、服务费、保证金等方式吸收资金,存在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风险隐患,严重损害债权人、债务人财产权益。现将有关风险警示如下:

            一、打着“债事咨询”“化解债务”旗号。所谓债事服务机构宣称在债权人、债务人之间搭建服务平台,承诺收取咨询服务费、履约保证金后,通过以物抵债、现金分期等方式实现债权、代偿债务。此类机构并不审查债权债务关系真实性,也不采取任何解债措施,本质上是以解债之名行集资之实。

            二、承诺高额回报。宣扬低风险、高收益,谎称缴纳解债金额30%—60%的费用后,即可获得全额甚至明显高于债权的现金或实物回报。此类机构并无实质经营活动和收益,所谓抵债物品价格虚高,完全靠拆东墙补西墙维系,资金运转不可持续。

            三、大肆宣传造势。此类机构以“具有央企、国企背景”“提供等额资产保障”为噱头,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虚假宣传。有的还设置层级奖励制度,诱使公众投资加盟并发展人员加入,甚至设立仿冒银行的经营网点误导公众,快速扩张吸收资金规模。

            此类机构运作模式违背市场基本规律,资金链极易断裂,一旦出险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请广大公众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务必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债权债务纠纷,防止上当受骗。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1年4月29日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银保监会发布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提示

      2021年04月22日14时19分
    • 银保监会: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2021年02月08日10时17分
    • 银保监会: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

      2020年12月29日14时34分
    • 银保监会:关于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的风险提示

      2021年06月08日10时57分
    • 银保监会消保局: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违规转贷的风险

      2022年12月20日13时31分
    • 银保监会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

      2022年12月21日21时04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2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