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政策性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政策银行部党支部按照会党委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心怀“国之大者”,加强使命担当,强化监管引领,助力政策性金融践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使命。
近年来,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持续发展,业务形式不断创新。为厘清各类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引导信托公司以规范方式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巩固治理成果,丰富信托本源业务供给,银保监会起草了《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于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银保监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12月29日起公开征求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党中央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农村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村银行部党支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银保监会党委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进一步完善外国银行分行监管评级体系,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加强分类监管,促进外国银行分行稳健运营,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为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谓公司治理监管评估,是指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状况进行判断、评价和分类,并根据评估结果依法实施分类监管。
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中国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为整改规范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现象,中国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字样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银行”字样的使用。《通知》对“银行”字样使用的主体范围、名称含义、整改规范、宣传教育、参照适用情形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同志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安阳火灾事故和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活动,针对前期部分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存在以融物为名变相开展“类信贷”业务、虚构或低值高买租赁物、变相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2022年2月,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合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引导金融租赁公司找准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记者24日从中国银保监会获悉,今年1至10月,银行业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64万亿元,累计发放按揭贷款4.8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