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当月排名中,欧元占比39%,超越美元的38.3%,成为全球跨境支付首选货币。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欧元首选货币地位就又被美元超过,并从此进入漫漫下行通道。至2022年3月份,欧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已降至35.4%,而美元占比升至41.1%,欧元对美元汇率也持续走低,从2021年5月份的1.21跌至2022年5月11日的1.05。欧元过去一年的疲软走势不断引发外界对欧元以及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同时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美国国债的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都已经进入了一种所谓发展中国家要快到债务危机时的那种感觉了。美国去年GDP是23万亿美元,现在美国国债是30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这个比很重。人们说国债承受能力的时候,经常拿GDP和国债进行对比,国债和GDP之间的比重表示债务的可持续性多大。按这个算的话,大概美国国债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130%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确实是比较危险了。因为很多国家,到了这个水平就会发生债务危机了。
“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远在斯里兰卡的商家、莫桑比克的农民,世界各地贫穷国家的家庭都能感受到(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近日,美联社记者保罗·韦斯曼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上周,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将从6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目的是以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来对抗创40年新高的通货膨胀。这令国际社会普遍担心,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将因此再度面临冲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靠前指挥,各部门、各地区协作联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稳定基础更加牢靠,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在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内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2021年6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这既维护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也有利于引导降低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优化定期存款期限结构,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2022年3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前的2021年5月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2年、3年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2021年5月分别下降0.18个、0.43个和0.45个百分点。
近年来,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投资、新设等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其中部分企业控股多类金融机构,已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征,在提供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企业控制并套取金融机构资金,形成产融风险交织。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补齐监管短板。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先后发布,初步构建起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总体框架。随后,《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细则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的制度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取得明显成效。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美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出现明显下滑,美联储在巨大通胀压力下加快货币政策收缩节奏,美欧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复,有关动向加剧了对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为房地产政策的重要一环,住房信贷政策不可“一刀切”。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均有差异,住房的供给需求也不尽相同,倘若执行“一刀切”政策,有可能误伤部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或为投机者提供便利。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直着力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因城施策优化住房信贷政策,以期提升政策的精准度。目前,全国各地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首付比例、贷款利率方面执行差异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