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加大助企纾困支持力度,截至3月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新增2799亿元,增速21.2%;贷款户232万户,新增41万户。
数据显示,2022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0.9%,比上月末下行0.5个百分点,创2022年3月以来最低。这反映了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事实上,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并非始自今年4月,只是4月信贷数据偏弱使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如何切实激发信贷需求、推动各项贷款余额增速由降转升,可以考虑以下几类措施。
当前,金融助企纾困力度持续加大。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为中小微企业出台一系列纾困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金融扶持。相关部门推出了哪些政策措施?金融机构在助力企业纾困过程中,有哪些创新办法?
观察2020年以来英镑兑美元汇率走势,英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汇率的影响力度相对有限,外部贸易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地缘风险产生的全球风险偏好对于英镑的影响更大。展望后市,在当前地缘因素和风险偏好没有明显改善的大环境下,英美货币政策走势预期差异以及国债收益率差可能继续成为英镑兑美元汇率走势的主导因素。在多重因素的持续扰动下,英国经济基本面变化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走向进一步造成了英镑兑美元汇率高波动率下探趋势。
宏观政策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关键在于保市场主体,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面对超预期的不利因素,就业优先政策还要进一步提质加力,财政、货币政策要在支持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全力以赴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人民币汇率宽幅震荡的行情还在延续。5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898,较上一交易日下调606个基点。自5月6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连续6个交易日下调。这也意味着4月下旬以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已逾4000个基点。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直接投资净流入650亿美元,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070亿美元,创下新高。这反映出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坚持国内高水平开放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外资在华投资兴业意愿较强。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420亿美元,显示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序进行。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当月排名中,欧元占比39%,超越美元的38.3%,成为全球跨境支付首选货币。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欧元首选货币地位就又被美元超过,并从此进入漫漫下行通道。至2022年3月份,欧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已降至35.4%,而美元占比升至41.1%,欧元对美元汇率也持续走低,从2021年5月份的1.21跌至2022年5月11日的1.05。欧元过去一年的疲软走势不断引发外界对欧元以及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同时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远在斯里兰卡的商家、莫桑比克的农民,世界各地贫穷国家的家庭都能感受到(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近日,美联社记者保罗·韦斯曼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上周,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将从6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目的是以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来对抗创40年新高的通货膨胀。这令国际社会普遍担心,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将因此再度面临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