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措施助力企业“走出去”
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结算?外派员工汇款?你想知道的在这里
近日,“金融密码杯”2020全国密码应用和技术创新大赛颁奖在苏州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竞赛指导委员会主席范一飞及评审指导小组成员为获奖团队颁发了数字人民币奖金。
人在家中坐,卡在身上带,银行卡内存款为何竟不翼而飞?原来,这是由于银行卡在境外被盗刷。春节期间,孙女士赴泰国旅游,曾用银行卡在泰国某商户消费550元。过了几个月,银行客服致电孙女士询问她近期是否出国,并称其银行卡发生了30多笔异常消费。孙女士顿感疑惑,因为她自回国后从未使用过该银行卡,涉案银行卡也从未丢失,一直由其保管,且银行卡密码信息只有本人知晓。孙女士查询账户交易明细后才发现,其银行卡自回国后依然在泰国发生了31笔异常消费。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创新和应用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随着金融科技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进军互联网贷款业务,银行推出的线上贷款新产品也不断涌现。记者调查了解,建设银行打造了秒批秒贷的信贷产品“小微快贷”,邮储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大数据信贷产品“小微易贷”,浦发银行推出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京浦E商贷”……这些贷款产品都是通过线上放贷。借款人在各家银行的APP上申请贷款,银行通过大数据搜集借款人信息,多维度给借款人画像,从而判断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金额。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可在几分钟内获得数万元至数十万元金额不等的贷款。线上贷款极大地提高了放款效率。不过,也有人要问,如此放贷银行有没有风险?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日前通过不法手段获取金融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后,假借“网购商品退款”“云养殖”等方式实施金融诈骗。
随着多国计划研发或开展落地测试,央行数字货币渐行渐近。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报告指出,今年是央行数字货币崛起的一年,截至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数字货币计划。其中,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等完成了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中国、巴哈马、柬埔寨、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等正在试点。
中国人民银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写入人民币数字形式,并明确提高金融违法成本,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
“校园贷”是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一项借贷业务,其初衷主要是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贷款完成学业,或是为解决在校生创新创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由于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将“校园贷”变成了“校园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老百姓运用金融工具进行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金融产品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一些人被所谓“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蒙骗,以致遭受经济损失。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主要负责人近日发布提示称,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保本高收益”往往是金融诈骗。
“本以为微信群里都是不如我懂股票的‘小白’,原来我才是最蠢的。”日前,在名为益股大讲堂的荐股平台直播间“老师”诱导下,刚入股市的投资者李余省(化名)全仓买入某股票,短短数小时浮亏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