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涉嫌欺诈发行收到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财务造假违规情况不断曝光,一方面说明证券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出重拳,持续严打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守法合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鸡尾酒“RIO”的母公司——上海百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润股份”,002568.SZ)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被剔除。 值得注意的是,百润股份是本次沪深300指数的定期例行调整中,被更换的15只样本之一。
近日,证监会制定下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向更高水平跃进。
随着推特、Meta等科技企业近期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美国科技行业似乎陷入了“寒冬”。不仅如此,金融等其他多个领域的裁员潮正在袭来。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立案原因包括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折射出部分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管理失灵、运作失序。
今年以来,新冠检测上市公司纷纷传出业绩喜报,但二级市场却不买单。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105.SH,下称“诺唯赞”)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11月登陆科创板时,其股价一度冲高至130元/股,如今长期徘徊在60元/股左右。
申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快递”,002468.SZ)发布了今年10月经营简报,其中快递服务业务收入约3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完成业务量12.5亿票,同比增长约13%;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43元,同比增长15.17%。
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正逐年增加。根据 Frost&Sullivan 的数据,2020-2025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5.67%,至2025年将达到1.7万亿美元。原料药作为医药行业扩张的重要一环,也有望实现规模的上升。
截至10月31日,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共4945家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外部通胀高企等因素冲击下,A股上市公司积极应对挑战,资产质量稳步提升,部分行业业绩回暖,新兴产业亮点频现,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的地位不断巩固。
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最近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跌9%,为连续三个季度下跌;另据机构Gartner的数据,全球PC市场三季度出货量约为6799.6万台,同比下滑19.5%,录得近20年来最大跌幅。
记者3日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获悉,2022年前三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近10%。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沪市主板1669家上市公司完成三季报披露。总体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有力支持下,沪市主板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实现稳定增长,消费等阶段性困难行业显示出边际修复的积极态势,各行业恢复发展基础持续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