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靠前指挥,各部门、各地区协作联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稳定基础更加牢靠,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成员在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内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2021年6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这既维护了银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也有利于引导降低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优化定期存款期限结构,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2022年3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前的2021年5月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2年、3年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2021年5月分别下降0.18个、0.43个和0.45个百分点。
近年来,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投资、新设等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其中部分企业控股多类金融机构,已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征,在提供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企业控制并套取金融机构资金,形成产融风险交织。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补齐监管短板。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先后发布,初步构建起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总体框架。随后,《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细则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的制度基础,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取得明显成效。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美欧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出现明显下滑,美联储在巨大通胀压力下加快货币政策收缩节奏,美欧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复,有关动向加剧了对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为房地产政策的重要一环,住房信贷政策不可“一刀切”。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均有差异,住房的供给需求也不尽相同,倘若执行“一刀切”政策,有可能误伤部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或为投机者提供便利。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直着力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因城施策优化住房信贷政策,以期提升政策的精准度。目前,全国各地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首付比例、贷款利率方面执行差异化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会议指出,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金融扶持。今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引导银行加强主动服务。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332,较上一交易日下调660个基点。4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年初强势,走出一波急速下调的行情。4月19日至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达2457个基点。5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672,上调505个基点。这意味着,近两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经下调超过2000个基点。
美俄博弈及其制裁与反制裁将继续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甚至进一步加剧通胀。通胀不降,美联储加息难停,抬高的利率还将带来次生灾害,抑制复苏脆弱的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前景堪忧。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332,较上一交易日下调660个基点。4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年初强势,走出一波急速下调的行情。4月19日至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达2457个基点。5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672,上调505个基点。这意味着,近两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经下调超过200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