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金融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拓展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18-12-04 09:43:10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改革开放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走市场化道路,这在金融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40年见证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见证了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运营和成长,更见证了汇率和利率等金融要素市场化的过程。业内人士表示,更深层次的市场化依然是未来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将更为商业化,金融监管体系将更为协调且实现全覆盖。

      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建立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全国就一家正规的金融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当时它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而且隶属于财政部,一家机构占了全国金融资产的93%。”《2018·径山报告》如此表述40年前的中国金融体系。而在之后的40年间,中国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从商业银行到资本市场、从货币政策到监管框架。

      “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财政主导的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方向转变,首先要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其次金融体系里的金融机构应该是企业,能独立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这两个目标就是我们金融改革的目标。”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远征表示。

      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进行分离是改革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前,金融市场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而它更像是一个央行和商业银行的“结合体”:办理政策性贷款业务、自己可开办经济实体、财政可向其借款和透支,取得的利润可自己留成……198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正式成立。而在1993年,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银行将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再直接承担大量政策性信贷任务和其他财政性融资职能。此后,1992年证监会成立,1998年保监会成立,2003年银监会成立,“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格局正式形成。

      金融从财政分离后,金融机构的逐步商业化和市场化成为改革的第二步。“当时中国的金融机构十分脆弱,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概只有4%,但是坏账水平平均20%,其中80%的坏账是财政造成的。这就促成了2004年1月1日开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先由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先导,开始了金融机构的再造过程,一直到2012年以光大银行上市收官,历时八年,中国金融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也是这次改造,让中国金融顶住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曹远征说。

      在经历了股改、上市之后,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且有着现代公司治理架构的商业银行逐渐成长并活跃起来。而在2013年,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更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到4549家,包括商业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体系日益完善。

      金融要素市场化进程渐进式推进

      改革开放40年,还见证了汇率、利率等重要金融价格要素的市场化进程,真正体现了“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内涵。

      以汇率为例,改革开放前的汇率实际上只是一种记账核算工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汇率。“我40年前在青海省做外贸,主要是去天津口岸组织货源。当时没有汇率,对外贸易是讲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意味着进口是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进口,首先就要有出口,以出口养进口。所以我们的办法是把成本倒过来算,进口的成本和出口的成本之间的比价关系就是根据换汇成本测定的汇率,当时定的汇率是1比2.8。”曹远征表示。

      而改革开放对传统的人民币汇率管理提出挑战,在这40年间,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了三次跨越式的改革,也实现了从记账工具到宏观经济调节工具的转变。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起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二次汇改“再出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再次完善,以增强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改革的成功在于坚持市场化取向、采取渐进式、积极管理稳定汇率等。让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作用,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这是适合我国近中期的汇率制度选择,也是未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样也体现了渐进推进的特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从90年代中起步,经过了2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到2013年7月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2015年10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狭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市场化”依然是未来改革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市场化。

      一方面,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推进。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推动利率体系逐步“两轨合一轨”。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也将持续深化。《2018·径山报告》表示,未来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仍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完善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和规范化准入与退出机制都非常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与有效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相结合。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银监会与保监会整合为银保监会,且它们的拟订行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最终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格局就此形成。业内人士表示,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双支柱”调控体系已经搭建,未来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方向是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并重、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共举,同时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性,更合理地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有效性。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光大银行投资全国首单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公司债

      2022年06月01日17时32分
    • 央行:今日开展210亿元逆回购操作

      2022年11月18日10时15分
    • 光大集团召开定点扶贫视频调研会

      2020年05月11日11时57分
    • 微众银行倡建大数据合作生态

      2020年07月13日16时44分
    • 九江银行逾5%股权流拍

      2019年08月22日10时59分
    •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0年05月27日15时15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2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