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与其担心3·15 不如抓好36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3-03-15 09:09:27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一到“3·15”,不少企业又开始紧张起来。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监管部门和媒体将集中曝光一批企业,加上市场监管部门长期与“3·15”联动执法,有些企业产生了习惯性紧张,生怕“石头”会砸到自己。

      其实,盘点近几年对企业冲击最大的消费舆情,绝大多数不是“3·15”这一天爆发的。中消协发布的2021年十大年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从“车顶维权”事件、视频平台“超前点播”到奢侈品牌中外退货政策“双标”,都不是爆发于“3·15”。2022年,“价格刺客”“科技与狠活”“菜刀不能拍蒜”等10大事件跟其也没有直接关系。这些舆情反倒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最初的爆料大多来自社交媒体,甚至是企业自己的直播间。在互联网影响下,消费领域舆情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特征。

      小事放大化。有时,很小的一件事情就会引发一场危机,谁能想到9元钱5片土豆也能上热搜呢?网络对负面新闻的反应更为情绪化,试图讲道理的企业还没搞懂情况就激起了众怒。

      影响长尾化。2019年,某网红雪糕曾两次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分别处罚0.6万元和0.3万元。由于事情不大,罚款数额不高,名气也不够响,未引起舆论关注。但2021年,这两条行政处罚被网友们翻出来了,还据此质疑其出售66元一块的雪糕值不值,让这个网红品牌遭遇了成立后最大的一次危机。

      责任传导化。危机形成后,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企业。就像近期有婴幼儿护肤品牌因为虚假广告受罚,上热搜的却是曾为其带货的网红主播。流量经济下,最有名的商家往往最善用流量,危机袭来时也会承担最多冲击。

      危机常态化。以前企业只需盯着“3·15”等固定节点,盯住监管部门和主要媒体;现在,人人有手机,个个带话题,不知道哪篇“小作文”、哪条小视频就能引起轩然大波。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反复提醒人们: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需时刻警醒,本分经营,不能有一点侥幸心理。

      消费舆情的种子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酝酿的。企业不能只关心“3·15”这一天。防患于未然才是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才是尊重消费者的应有态度。与其担心“3·15”,不如抓好“365”。(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与其担忧“美欧秀” 不如做好自身事

      2018年07月30日11时56分
    • 央行:无需担心发行新版人民币引起通货膨胀

      2019年07月04日15时34分
    • 担心“无协议脱欧” 英国超市忙囤粮

      2020年12月14日10时15分
    • 基金重销售不如重投研

      2022年06月15日09时46分
    • 纠结补贴不如优化产品结构

      2022年12月30日08时46分
    • 今年炒股不如买基金?实情到底怎样

      2020年11月19日16时25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2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