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银保监会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理性看待新消费领域投诉增多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3-03-17 10:28:11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2022年全国投诉举报情况,新消费领域的投诉举报较为突出:新能源汽车相关诉求同比增长62.84%,“盲盒”消费者诉求同比增长61.72%,IP跨界联名产品相关诉求同比增长66.96%,冰雪运动相关诉求同比增长60.51%,数字藏品相关诉求更是从上一年仅198件增长至去年的5.97万件。

      新消费领域投诉举报增多,有多种原因。有些新消费问题频发是经营者违法违规导致,对此类经营者应依法查处,不能姑息。但有些新产品、新服务本身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投诉增多主要是因为市场容量扩大、接触消费者增多,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遇到问题的概率随之增加。特别是有些近年才被消费者需求或者技术升级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本身还在起步阶段,消费者见得少,经营者也是新手。比如,营地应该如何定价,滑雪板哪些功能比较实用,甚至体验过程会出什么问题、出了问题该怎么安抚消费者,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

      新生事物遇到成长的烦恼,在问题暴露和解决的过程中,引发投诉甚至争议是难免的。对新消费领域投诉增多要理性看待,更不宜将其作为评判一个行业是否有前途的标准。某种程度上说,新消费领域投诉举报多,恰恰说明这些领域消费活跃,有潜力可挖。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引导经营者把投诉举报变成升级产品、完善服务的契机,让新产品、新服务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持续释放带动消费的势能。有些新消费领域的问题,比如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可能还需要依靠完善社会配套、制定国家标准来解决。

      不怕新问题层出不穷,就怕老问题总也不改。相比某些新消费刚刚冒头的问题,一些消费领域的“老大难”问题更值得重视。在关注更具话题性的新消费时,还得坚持不懈地啃遗留的“硬骨头”,为消费者创造愿消费、敢消费的良好环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理性看待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0年03月18日09时02分
    • 理性看待黄金“避险资产”作用

      2022年04月28日09时35分
    • 理性看待新能源车“保费焦虑”

      2022年01月14日09时00分
    • 理性看待国债市场小幅波动

      2021年08月04日09时01分
    • 理性看待IPO发行常态化

      2021年07月05日09时34分
    • 理性看待银行股东增持股份

      2022年11月29日09时45分
    微摄APP精彩图享
    友情链接
    • 艺术品银行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中国金融网简介
    • 合作伙伴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zgjrw2010@126.com
    • 广告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2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