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统计,42家A股上市银行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85万亿元,同比增长0.71%;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6万亿元,同比增长7.59%。回溯2021年,上述两项指标的增长率分别为7.93%、12.64%,可见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速总体有所放缓。
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上升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支付功能。但是,作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人民币占比与排名前二的美元、欧元占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外币结算币种的分散化、多元化依然任重道远。
从正式启动债券做市业务,到企业债发审职责划转,再到加大对优质企业发行科创债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创新动作频频。一系列改革举措目标明确,即通过统一监管、优化服务、创新产品,更大程度便利投资者入市,更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功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稳定民营企业融资预期,让民企安心、专心搞发展。稳定融资预期的关键是要提高民企风险信息的透明度,并增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5%至5.25%。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份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第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与此前相比,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动力已大为减弱。市场普遍预期,这很可能是此轮最后一次加息。
实际上,在2022年9月份,国有大行存款利率就普遍进行了下调,不少股份制银行随即跟进调整,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也进行了利率调整。
今年一季度,分别有8家和5家公司申报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获受理,受理企业总量同比减少超过三成。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全面落地实施,使得部分同时满足两板上市条件的公司有观望甚至向主板流动的倾向。而当前,科创板不必迅速进一步放宽行业限制或进行调整,应在坚持现有上市标准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与储备符合标准的拟上市公司资源,做好培育与辅导工作,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和板块特色的前提下处理好板块公司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核心CPI依然居高不下甚至有所回升,这令各方对其货币政策走向产生较大分歧,更引发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特别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担忧。
融资问题关乎小微企业的活力与发展。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59.7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3.6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季度金融数据。一季度金融数据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变化?今年货币政策走势如何?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如果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被削弱,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清算。”美国政治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最近在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节目《法里德·扎卡里亚的环球公共广场》中说道。这句话是对华盛顿情绪的真实写照。针对美元的清算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紧张,西方媒体尤其明显。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渲染一个金融“霸主”即将垮台的世界末日图景。类似的媒体声音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去美元化”将危及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及其所谓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在这种秩序下,美元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武器,用以对抗在全球地缘政治中不与西方结盟的国家。
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4.7%,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投资较快增长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