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和指导交易商协会继续推进并扩容“第二支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明显提速。前9个月,各地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2422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5432亿元,在带动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部分省份已获得明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
证监会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名录与基金销售机构名录,首批名录包括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以及37家基金销售机构。证监会同时表示,后续将持续定期发布并动态调整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名录与基金销售机构名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报告还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数实深度融合的阶段。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环,数字便民服务已经成为金融行业连接民生服务的重要纽带。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要求。这一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的新举措,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前期推出的‘保交楼’专项借款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面向6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为商业银行提供零成本资金,以鼓励其支持‘保交楼’工作。”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1日上午联合召开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上,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介绍。
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节,消费金融行业热度持续升温。银行消费贷利率继续调低、信用卡提高额度、机构推出支付特惠活动、分期消费平台支持免息分期……一系列促销活动,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推动消费金融驶入快车道,也对激发消费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具有积极意义。
在9月份的季末大规模投放之后,10月份新增贷款同比环比均明显回落,但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却同比多增,显示经济复苏并未失速。
2020年以来,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依然稳健,中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境外金融机构加大中国业务布局,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近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新入库项目151个、投资额2349亿元。其中,9月份新入库项目44个、投资额1016亿元。今年以来,新入库项目430个、投资额6935亿元,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自2014年以来,累计入库项目10331个、投资额16.5万亿元。
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量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近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介绍银行保险业三季度情况时提到,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9万亿元,已超额完成全年1.6万亿元增量目标。6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36.46%,占比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如果今年年初有人断言,美国股市会在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之下强力上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然而,这情景在上周真实出现了。由于通胀数据明显回落,市场对美放缓加息的预期迅速提升。不过,美国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美国当局借此释放加息放缓信号,恐怕还是为应对激进加息引起的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